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创建时间:  2017-10-13     浏览次数:


1、基本情况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成立于2010年,依托于中国丝绸博物馆。本科研基地倡导“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树立“宽厚精专”的基地精神,将抓住“一带一路”所赋予的发展机遇,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我们的发展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打造合作共赢的研究平台;二是建立开放共享的科技资源;三是促进适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四是加大研究成果的传播利用。

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成员13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王丹华研究员为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等3人为学术委员会顾问,中科院自然科学研究所张柏春研究员等9人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其中包括2位外籍委员。

2、研究方向

一是纺织品文物科学认知关键技术研究。从纤维、染料、皮毛、有机质微痕等方面开展纺织品文物分析检测技术研究,建立多层次的纺织品文物原位无损或微量分析检测技术,开展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研究,为纺织品文物的材质认知、工艺复原、保存状况及病害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及规范研究。围绕纺织品文物的现场提取、接枝加固、显微修复等主题,开展关键技术、材料、工艺和装备研发,并对保护材料作用机制与保护效果评价进行研究。在已有关键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保护修复技术规范化研究,实施科技示范工程。

三是传统纺织科学化及活化研究。以典型纺织品文物为对象,系统开展制作材料和工艺技术特征研究,建立典型文物样式数据库和传统工艺传承谱系。加强染色、织造、刺绣等传统工艺和技术的科学化研究,结合中国古代纺织发明创造价值挖掘,促进纺织材料、纺织技艺和纺织产品的活化。

3、科研人员

科研基地研究人员的专业涵盖纺织科技史、艺术史、纺织材料学、生物化学、应用化学、服装工程等,目前有高级职称_10_人,中级以上职称者占_49__%。

4、科研设施

科研基地实验室面积2900平方米,目前拥有实验仪器30余台(套),其中大型仪器(50万以上)有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场发射电镜、同位素比质谱仪等。

5、科研成果

多年来,本科研基地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文物局指南针项目3项,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近10项,浙江省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课题10余项,浙江省文化创新团队项目1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两次。人才培养培训方面,1人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优秀青年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入选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8人次出访国外知名博物馆或高等院校进行学术交流。1人获得博士学位。举办学术会议近20次,其中国际学术研讨会6次。本科研基地具有浙江省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织绣类文物修复),近5年,完成保护修复方案编制45项,并实施32项。

6、基地主任

赵丰,研究员,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古代纺织品研究中心(CIETA)理事,Textile History编委,Textile Asia编委,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主任,浙江省敦煌学研究会会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创新联盟(浙江省)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

7、基地联系人:_周旸_联系电话:13646849642电子邮箱:564949101@qq.com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路73-1号邮编:310002






上一条: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下一条: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