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文献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文献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

创建时间:  2018-10-19  赵朋卫    浏览次数:



2018年10月13日,由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和科研管理处共同承办的“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文献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开。来自20个省市区、十多个民族的92位专家学者汇聚敦煌研究院,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开幕式由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富学研究员主持,简略地介绍了会议缘起、组织情况,并介绍了部分与会嘉宾。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研究员)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研究员代表敦煌研究院致开幕辞,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他在致辞中谈到,敦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这里留有丰富的用不同民族文字书写的文献,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敦煌研究院长期以来致力于对敦煌民族古文字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尹虎彬研究员)


接着,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尹虎彬研究员致欢迎辞,简要介绍了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自20世纪初以来取得的丰硕成绩,展望民族古文字研究将如火焰般在新时代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才让教授)


随后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才让教授致欢迎辞,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嘎日迪代表与会学者致辞。敦煌与丝绸之路沿线自古以来民族文化交流频繁,语言文字丰富多样,这些文献民族古文字文献资料为我们研究历史上敦煌与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活动、社会经济状况及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本次会议议题主要涵盖“敦煌、吐鲁番、黑水城等地发现的民族古文字研究”、“丝路沿线民族古文献研究”、“民族古文字的创制规律与借用”、“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北方民族与丝绸之路”、“敦煌·丝绸之路之相关历史文化问题”等诸多方面。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包括摘要)84篇,论文涉及的古文字有吐蕃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满文、突厥卢尼文、吐火罗文、叙利亚文、梵文、东巴文、哥巴文、水文、女书、彝文等多种。涉及了吐鲁番和敦煌出土文献、吐火罗文献、甚至还有彝族碑铭文献,内容涵盖了宗教、历史、文化、音乐和神话,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仅就语言学研究就涉及到语言本体研究、文字释读、文字与语言关系等。大会甄选68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发言与讨论。大会主题发言环节有7位学者作了发言,分别为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林英津研究员《从第一二人称代词的使用看西夏语文献的口语性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研究所张铁山教授《庐江草堂藏两叶回鹘文残片研究》、青海民族大学藏学研究员恰噶·旦正教授《试论敦煌古藏文文献﹤人之威仪说﹥》、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树辉教授《“汉龟二体五铢钱”正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孙伯君研究员《神木县花石崖女真文题刻考释》、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嘎日迪教授、《柏林收藏吐鲁番出土蒙古文献﹤普贤行愿品﹥的有关问题》、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杨富学研究员《敦煌出土裕固族古代文学作品及其特点》的报告。



林英津研究员对西夏文本《金光明经忏悔灭罪传》进行解读,以文本使用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为切入点,分析西夏文本所呈现出的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与内心戏,指出西夏语虽以文献语言传世,但记录的多为口语白话。


张铁山教授对庐江草堂所藏数十件回鹘文残片中的两叶残片进行原文转写、汉译和注释,

阐释了其主要内容及出处,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恰噶·旦正教授通过对敦煌吐蕃藏文文献《人之威仪说》内容的再释读,阐明了文献之来源、作者和撰写时间,指出文献以吐蕃社会伦理道德观为核心,论述了古代藏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珍贵资料。


李树辉教授从钱币学角度对“汉龟二体五铢钱”之钱币符号进行研究,并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分析,否定了学界先前所谓之“汉龟二体五铢钱”与龟兹文相关联的结论,将其重新定名为“滑国五铢”。


孙伯君研究员通过对在西安以北的古代金、夏边境发现的女真文物——神木县花石崖女真文题刻内容的翻译、释读和形制的分析,对石刻时间进行了清楚的断代,认为其刻写于金正大五年(1228),是颁发给弥川县丞的一道圣旨,补充了西北边地民族历史文化之阙如。


嘎日迪教授对德藏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普贤行品愿》进行复原、标音、释读,对其版本源流及撰写时间进行了考证和断代,并分析了版本特点。


杨富学研究员通过对对裕固族民间诗歌韵律的分析,指出裕固族早期民歌不仅押头韵,有的还押尾韵和中韵,这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比较稀见的现象。古代回鹘文诗歌全押头韵,也有部分在头韵外还押尾韵与中韵,与裕固族民歌的格律完全一致,蒙古族民歌也有这种现象,而裕固族本身就是由河西回鹘和蒙古豳王家族经过融合,至明初于敦煌地区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故而认为敦煌发现回鹘文和蒙古文文学作品可视为古代裕固族民间文学的源头。

举凡古代文字,大都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带,敦煌、吐鲁番、黑水城又是汇聚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的坩埚,其中很多都已成为“死文字”,成为“天书”。如何挖掘这些古文字,如何利用这些古遗瑰宝研究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次会议旨在挖掘丝绸之路沿线古文字,并利用这些古遗瑰宝研究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力在推进敦煌学的深入发展,为民族历史文化增辉。


来源:敦煌石窟公共网





上一条:陕西省文物局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下一条:黄岛区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