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考古》和《考古学报》编委,现任考古所的科技考古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
赵志军是我国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带头人。他自1999年从国外留学归国后,坚持不懈地推广和传授植物考古学研究方法,系统地介绍植物考古学研究内容,并根据中国考古学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考古学研究体系。在他的带动下,中国植物考古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短短10余年间,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余个植物考古实验室以及50余名专业植物考古工作者的独立学科,对此赵志军功不可没。
赵志军主持过10余项科研项目或课题,其中不乏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作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外聘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外聘专职教授,赵志军先后培养了博士后2名,博士生6名(已经毕业4名),硕士生11名(已经毕业9名)。赵志军积极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许多植物考古研究机构保持长期合作,例如,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学系、日本地球环境学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等。
赵志军对农业起源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例如,美国《科学》杂志就曾对他在栽培稻起源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做过专题报导。另外,他还对北方旱作农业和岭南热带地区古代农业开展过系统研究,对以种植小米为主的北方旱作农业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提出了岭南地区存在以种植根茎繁殖类农作物为特点的原始农业的新观点,并据此建立了中国古代农业起源三条线并行发展的新模式。除农业起源外,赵志军还对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与古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探索文明起源的动因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过80余篇学术论文,并著有《植物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一书。